孔子的故事成语有哪些(125条)

时间:2024-01-30 16:19:51 说说大全

孔子的故事成语

1、孔子的故事成语积累

(1)、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扩展资料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孔子:啊?谁!子张!子张啊,我不是说我要散步吗?你怎么偷偷摸摸地跟着我?

(3)、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他的生动发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5)、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匆匆》一诗里开头的几句。古往今来,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南宋儒学家朱熹在《劝学》中也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其实,这种感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语》里就出现了。

(6)、当时魏国有个大夫叫孔圉,为人耿直,谦虚,好学,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可以获得文的谥号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又勤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子贡听了孔子的一席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做起学问来,也和他的老师一样,刻苦好学,不耻下问。

(7)、孔鲤老实地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老师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有没有学过《诗经》。老师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老师问我有没有学过礼,并说不学礼就没办法在社会立足。我听了他的话,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陈子禽听了以后,连忙说好。

(8)、(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9)、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0)、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

(11)、(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12)、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13)、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14)、■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15)、(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09年第12期。原题目:《中的成语》;作者:练鸿翔)

(16)、(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7)、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1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读音xuéérbú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19)、孟子名言!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0)、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2、孔子的故事成语有哪些

(1)、(出处)“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2)、小朋友们,像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学习知识也是勤奋认真,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放松,仍然废寝忘食,努力上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刻苦并且专心致志的对待,才能做好哦。

(3)、宋国的司马叫桓魋,是个权臣,对孔子的政治主张废非常憎恶,所以就将孔子驱逐出宋国,孔子就只好走出宋国,去往郑国。

(4)、据说爱情令人盲目,而友谊却能让人醍醐灌顶。

(5)、“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孔子说。

(6)、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7)、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8)、此次调动,我很想不通,听他一说,醍醐灌顶,我全理解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10)、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1)、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12)、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13)、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14)、《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17)、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

(18)、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19)、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0)、(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3、孔子的故事成语大全

(1)、孔子描述春秋末期掌权者之心理,彼等外表道貌岸然,威严异常,似模似样,而内心则怯懦无比,脆弱至极。辛辣讽刺装腔作势,狐假虎威,表里不口是心非,以权谋私,作奸犯科,贪污腐化,违法乱纪之人。

(2)、关于君子的标准,孔子还有一些名言。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论语•宪问》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孔子在去郑国的途中,和弟子们走散了,就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口,等候他的弟子们。因为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赶路,加上一路上的风餐露宿,孔子就显得很狼狈,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穷困潦倒、失魂落魄的小老头。

(4)、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5)、后人从中提炼出一个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6)、孔子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君子即使遭遇困厄,也能镇定自若,坚守正道,毫不动摇;小人一到穷困不堪的时候,就沉不住气,就会放弃原则,胡作非为了。”

(7)、(示例)(1)《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8)、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9)、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10)、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1)、(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2)、小朋友们,听完了“废寝忘食”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可以在留言和回复里告诉杏儿姐姐哦~

(1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14)、 “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最好。

(15)、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16)、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17)、(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18)、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19)、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20)、子张:老师,实在是我有一个问题,特别想得到你的答案。

4、孔子的故事成语100个

(1)、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2)、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3)、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4)、孔子:信,是诚实守信的信。一个人如果没有欺诈别人的心思,也没有欺诈别人的行为,那就做到了“信”。

(5)、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6)、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7)、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8)、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10)、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11)、(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2)、(近义词)一语中的、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大彻大悟、迷途知返、如饮醍醐、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梦初醒、振聋发聩(1)

(13)、初入官场时,他虽然官职很小,事情也琐碎,但是他都能做到近乎完美。在官场上,他一步一步凭借着自己超凡的能力和学识不断得到提拔,坐到了代理宰相的位置。

(14)、(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15)、子贡问老师说:“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事总是过头,而子夏总是做得还不够火候。”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要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

(16)、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学家都是瘦瘦小小、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那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呢?会不会也这种样子呢?

(17)、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18)、(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9)、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再配合科学的工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20)、不料祸不单行,因为陈蔡两国的大夫听说孔子要去楚国,怕孔子辅佐楚王后,楚国会更强大,会威胁到两国,所以他们就共同调动人马,将孔子一行围困在野外,想把他们活活困死。

5、孔子的故事成语简短

(1)、今天节目的最后,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造句。赶快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2)、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3)、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x尽善矣,又尽美也!&#x

(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117号劲松大厦A座707室

(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6)、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7)、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x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x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8)、(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朝·韩愈《与崔群书》

(9)、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10)、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11)、(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12)、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13)、见贤思齐、举一反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见贤思齐)读音jiànxiánsī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14)、(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15)、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16)、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17)、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8)、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从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获益匪浅;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人总有“贤”与“不贤”之分,那么在交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19)、(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20)、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1)、慎终追远 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那么民风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错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3)、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4)、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5)、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6)、另有《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解释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示例)王小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登堂入室。

(8)、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9)、(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是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可能在其他领域有高于自己的地方,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欠缺的长处。

(10)、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11)、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12)、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13)、(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15)、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16)、在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正赶上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亲临大典,痛快淋漓地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因为他对韶乐情有独钟,所以终日弹琴吟唱,手舞足蹈,如痴如醉,甚至做梦的时候也在唱,吃饭的时候也在想。竟然一连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了。

(17)、(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9)、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1)、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为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3)、孔子:比如,你看那边的道路上有一些石头,影响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行走。这种时候,如果把它们搬走,就属于仁德的事情,是值得被推崇的。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孔子的故事成语有哪些(125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