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朗读停顿划分(97条)

时间:2024-02-27 15:50:33 说说大全

论语学而篇朗读

1、论语学而篇朗读在线听

(1)、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二千五百多年来,一部《论语》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许多***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今,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迅速提升,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世界已经有134个***和地区建起了500家孔子学院和1000家孔子课堂,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世界的广泛开办,《论语》这部儒家元典的深邃思想必将为更多的世人所了解和认识,其蕴含的普世价值和无穷智慧必将给我们的成长和未来提供巨大帮助。

(2)、声动人心|茗漪胜哥-孔子《论语》(学而篇5)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教育部最新通知:开学延至3月中旬后!从今天起,为了孩子,请家长每天朗读三遍!

(7)、(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1)、是啊,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只是提供父母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对父母的情感,我认为对待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情感,同样,如果我们让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行孝,所以我们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才对父母真正的敬孝。

(12)、(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3)、 zǐ yuē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 kě yǐ wéi shī yǐ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1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6)、雪漠:《给你一双慧眼》1-85合辑(全书完)

(17)、27(好文分享)新年三愿: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13有子曰:“信近(1)于义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2、论语学而篇朗读停顿划分

(1)、《语丛·一》引用子思子《坊记》内容,而《坊记》还引用过《论语》的内容。“《语丛》摘录《坊记》,证明《坊记》早于战国中期之末,而《坊记》又引述《论语》,看来《论语》为孔子门人仲弓、子夏等撰定之说还是可信的。”

(2)、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3)、(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4)、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就能联系到其他事上。”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声动人心|禹杉胜哥-孔子《论语》(学而篇4)

(7)、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9)乎?”

(8)、子zǐ 曰yuē :学xué 而ér 时shí 习xí 之zhī ,不bù 亦yì 悦yuè 乎hū 。有yǒu 朋péng自zì 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不bú 亦yì 乐lè 乎hū 。人rén 不bù 知zhī 而ér 不bú 愠yùn,不bú 亦yì 君jūn 子zǐ 乎hū 。

(9)、 (读书)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1-33篇 合辑

(10)、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1)、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12)、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13)、18(好文分享)和明白人说话,和踏实人做事,和厚道人谈情

(14)、12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15)、(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6)、《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 (国学经典)   《论语》《朱子家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合辑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他求得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啊!”

3、论语学而篇朗读视频

(1)、(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2)、(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3)、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ghū?yǔpéng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4)、zǐyuē:“bùhuànrénzhībùjǐzhī,huànbùzhīrényě。”

(5)、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请教有道德的人以端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6)、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7)、zǐqínwènyúzǐgòngyuē:“fūzǐzhìyúshìbāngyě,bìwénqízhèng,qiúzhīyǔ?yìyǔzhīyǔ?”zǐgòngyuē:“fūzǐwēn、liáng、gōng、jiǎn、ràngyǐdézhī。fūzǐzhīqiúzhīyě,qízhūyìhūrénzhīqiúzhīyǔ?”

(8)、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ānyǐrén!”

(9)、声动人心|奕伊胜哥-孔子《论语》(学而篇1)

(10)、(1)子:***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11)、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2)、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3)、(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14)、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5)、《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16)、(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17)、(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20)、《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4、论语学而篇朗读的时候该怎么停顿

(1)、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2)、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应变》1-94篇合辑(全书完)

(9)、(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10)、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1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2)、(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结缘 幸福箴言》1-95合辑(全书完)

(13)、子zǐ 曰yuē :由yóu ,诲huì 汝rǔ 知zhī 之zhī 乎hū 。知zhī 之zhī 为wéi 知zhī 之zhī,不bù 知zhī 为wéi 不bù 知zhī ,是shì 知zhī 也yě 。

(14)、16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5)、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 (国学经典)   《菜根谭》1-36 篇合辑

(20)、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5、论语学而篇朗读节奏

(1)、读后感:现在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在品行和德育上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1-109篇合辑

(4)、(读书)稻盛和夫 《活法》第一至第五章合辑

(5)、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有钱而能不骄傲,怎么样?”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9)、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思考、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12)、(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13)、(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14)、10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5)、《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7)、9曾子曰:“慎终(1)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篇朗读停顿划分(97条)】相关文章: